跳到主要內容
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
網頁導覽
:::
首頁
藏品查詢
分類瀏覽
English
首頁
> 藏品資訊
::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凝灰角礫岩
藏品記錄
編 目 號
:
RI11-017
中文 名稱
:
凝灰角礫岩
英文名稱
:
Tuffaceous Breccia
數 量
:
1
單 位
:
件
取得方式
:
接收
到館日期
:
1945/11/13
採集地理資訊
採集地
:
日本伊豆國奈古
岩石特徵資訊
岩石分類
:
噴發岩
藏品描述
描述
:
標本RI11-017是凝灰角礫岩,其本質為火山集塊岩 (又被稱為火山角礫岩),為火山爆發之產物,分布大多侷限於火山岩漿噴發的附近。火山集塊岩與一般碎屑狀沉積岩當中的角礫岩相似—礫塊多具稜角且堆積層次不明顯,但相比之下其基質以火成岩為主,而結構較為緻密,基質與角礫常呈熔融交接。岩石中所含角礫可以是同岩性或不同岩性的火成岩,有時亦可能交交雜有沉積岩或變質岩,礫間之空隙則多為凝灰岩質的材料所填充,岩石性質經常一其中夾雜的礫塊而有所異同。
火山集塊岩通常為塊狀無層理之岩石,有時與較細之凝灰岩相間,此類岩石一般由直徑大於2 mm之火山岩礫組成,包含火山礫(Lapilli,直徑2至64 mm之間,噴出時可為凝固或未凝固者)、火山彈(Bombs,直徑64 mm以上,噴出時尚未完全凝固者) 與火山塊(Blocks,直徑64 mm以上,噴出時已經凝固者),當中所含的熔岩碎片遠較凝灰岩多,但玻璃質的細片及浮石則較少。粗略分類上,通常以火山彈為主者被稱為火山集塊岩,而若是以火山塊為主者則為火山角礫岩。
由於臺灣在地質歷史上火山活動頻繁,火山集塊岩在臺灣各地區皆有分布,諸如臺北大屯火山及東部海岸山脈等第。在花東地區,火山集塊岩分布於海岸山脈之都巒山層,都巒山層之厚度各地不同,最厚的在奇美與大港口間的秀姑巒溪沿岸,約可達1400至1500公尺厚,一部份安山岩質集塊岩之膠結特別緊密,礫塊與膠結物間之界線明顯,乃是由於其堆積之時尚呈熔融狀態所致。曾紀載的集塊岩之岩性種類包含了普通輝石安山岩、普通輝石-紫蘇輝石安山岩、普通輝石-角閃石安山岩、紫蘇輝石安山岩、紫蘇輝石-角閃石安山岩,以及紫蘇輝石-普通輝石安山岩等。
於用途方面,火山集塊岩已知的用途很少,多用於科學研究。
本標本原產地為日本伊豆國奈古(舊地名),前人研究記載本標本中富含凝灰岩質,其長寬約8 x 7公分,呈現長方體的緻密塊狀,顏色主要為灰黑色,帶有明顯的碎屑顆粒。
回上頁